安徽合肥钣金数控机床利用低下
国外数控机床在两班制工作下开动率达到60%-70%,但国内许多用户往往只能达到20%-30%,数控机床使用率低下,造成使用效率底下的主要原因是用户盲目选购数控机床,致使“货不对路”,具体表现如下:
选型存在盲目性。就是指不考虑投资效益和经济性,不考虑性能价格比,比如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台国产低档的数控机床就好用,但却盲目追求先进,盲目进口国外性能太好、精度太高的数控机床。选型存在片面性:片面讲究功能齐全,认为功能越多越好,而实际使用中很多功能用不上或几乎不用。数控机床选型混乱,数控机床类型、规格不配套。选购了不同厂家的产品,数控系统不统一,没有良好的技术后援,购置后给使用、编程、维修以及配件供应、刀具通用带来困难。
安徽钣金信息化现状
编程水平低。数控机床只是一个柔性的,灵活的生产工具,要想发挥其特点和优势,尤其需要数控NC程序的强有力的支持。 目前,大多数数控机床的使用厂家,都还在使用数控机床上人工NC代码输入的方法,即使曾经配置了APT语言的编程环境,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,也都弃之不用。对于购买了各种各样CAD/CAM系统的用户,由于其运行环境大多数局限在工作站上,即使运行环境在微机上,也都安装运行在产品设计部门。由于CAD/CAM系统的所有权问题,以及设计和生产部门管理上的脱节,使得CAD/CAM系统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得不到充分利用,或者设计部门编制的NC程序并不是根据最佳工艺生成的优化加工程序。
众所周知,对于轴类零件,板金类零件的NC程序编制,相对来说,要简单得多,人工编程能够完成,而对于箱体类零件,尤其是复杂的型面,不规则的空间曲面,靠人脑有时都想象不出来,如用人工计算,靠人工编制NC程序,其结果不言而喻。
信息化产品不多。近几年国内钣金行业发展迅猛,但是针对钣金行业的信息化专业的软件厂商还是比较缺乏,所以供需极不平衡。目前市场上的DBD/DBPP系统很多,但钣金方面的尚未几见,有的虽包罗了钣金板块,倒是通用的大型系统,缺乏专业性,使用效率不高.同时基于二维DBD的DBPP系统的工序简图都是以二维图形存在,各个工序简图之间相互不接洽。